点击数:5492017-08-17 16:42:51 来源: 国家草原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推进我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需要一个作物一个作物抓、一个地区一个地区抓,一年接着一年抓,更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夯实基础。上半年,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聚焦机械化耕地、种植、收获、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六个主要环节,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油菜、大豆、花生、甘蔗等九大粮棉油糖作物,强化行政推动、项目带动、模式引领、示范县创建、技术集成示范、农机农艺融合、装备制造使用结合,全面促进补短板、提水平,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本版对农业部及部分省农机化主管部门在推进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摘编,供各地学习借鉴。
农业部:补短板 有重点 促示范
组织开展双季稻区“补短板促机插”集中示范服务活动
双季稻区机械化种植是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潜力所在。针对这个短板环节,今年农机化管理司以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湖北五大主产省(区)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双季稻区“补短板促机插”集中示范服务活动,旨在吹响全面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号角。组织发布了早稻及晚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水稻种植高效绿色机具作业现场观摩和专家组集中研讨,组织中国农机化导报专题采访宣传“京山模式”等接地气可复制的机插秧推广典型模式。五省区积极响应农业部部署,共组织320个县在4月份同步开展了发布一个技术指导意见、举办一次现场观摩培训、进行一次专家指导服务、提出一个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开展一次集中宣传等“五个一”系列活动,达到了示范装备技术、找准瓶颈问题、明晰路径措施、推广典型模式、营造良好氛围的效果。初步统计,五省区共完成早稻机插2508万亩,比去年增加480万亩,种植机械化率达到34.2%,比去年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增幅创新高。
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明确近期工作重点
6月2日,农业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工作推进会。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表示,面对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全程机械化专家组今后工作重点将做到“四抓”与“两加强”。“四抓”:一是抓计划,针对制约各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列出时间表、路线图;二是抓模式,遴选推出9大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指导带动同类地区协同推进;三是抓重点,针对重点环节、重点地区,针对性加强指导示范;四是抓典型,发现和推广一批接地气、可复制的好典型。“两加强”:一是要加强与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县的联系,逐一对接指导;二是要加强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同向发力,为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实施进展顺利
今年农业部安排专项资金在27个省(区、市)140个县(市、区)布局建设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各省纷纷争取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大力推动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工作。山东省利用省财政资金2000万元实施23个玉米全程机械化项目、32个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项目;河南省农机局会同财政厅下发了《河南省2017年农机技术推广与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在20个县(市、区)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陕西省2017年继续投资980万元,在全省建设10大类25个全程机械化现代农业示范县;福建省争取省级财政资金2100万元,全省建设48个水稻生产全程化示范基地和6个旱地作物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宁夏农机局落实资金600万元,在全区建设30个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贵州省财政两年投入1430万元,扶持17个全程机械化重点推进县建设;云南省今年省级财政投入900万元,建设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18个;四川省级财政通过2017年现代农业发展工程项目,安排1500万元用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区建设。
江苏:狠抓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
江苏省制定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计划,今年采取自愿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的竞争性立项形式,择优新增立项支持19个县(市、区)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省财政两年预算投入1.23亿元。截至目前,全省共创建34个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市、区),省级财政共安排资金2.09亿元,有效推动了示范创建工作。省农机局组织3个专家组对12个示范县开展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调研督导,与省电力公司联合组织开展了粮食烘干新能源技术应用情况调研,在补烘干短板的同时,兼顾绿色环保农机化技术的示范应用。5月份,省农机局组织召开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高效植保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现场观摩会,针对高效植保机械化和水稻种植机械化两个薄弱环节,组织与会代表观摩学习了叠盘暗化催芽、硬地旱育秧、钵体苗育秧、立体育秧、育秧微喷灌管理等江苏特色的先进农机化生产技术,作业现场还演示了高速插秧侧深施肥施药一体机、自动驾驶插秧机、遥控自走式高地隙植保机、自平衡水田灭茬起浆机等多款最新开发的产品。省农机局组织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赴扬州、泰州等进行全程机械化集中采访报道活动,上半年共发表报道10余篇,营造了社会关注、重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工作的舆论氛围。
上海:加快推进烘干能力建设
上海市将粮食烘干能力建设作为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从总体规划、用地政策、扶持资金、政策倾斜等方面着力推进粮食烘干能力建设。从2016年开始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并将推进粮食烘干能力建设列为市政府重点工作之一,要求三年基本完成全市3万吨的粮食烘干能力建设任务。制定出台了粮食烘干能力建设市级财政扶持补贴办法,将粮食烘干能力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公益性服务内容,对粮食烘干中心的库房、粮食周转仓库及其附属配套设施建设给予50%的补贴,并鼓励建设区、乡镇财政全额配套,服务周边粮食生产经营组织和种粮大户。按照市农业发展布局规划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将粮食烘干中心和农机库房用地纳入全市设施农用地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会同市规土部门制定出台市烘干设施建设用地标准,协调粮食烘干中心的布局选址,优先满足粮食烘干能力建设和农机库房建设用地指标供应。截至目前,全市粮食烘干能力达到1.65亿吨,计划2017年新粮食烘干能力3000吨,上半年已落实建设粮食烘干能力2000余吨。
山西:将作业任务列入考核指标
今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将小麦、玉米、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列为考核山西农机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省农机局向市县农机部门分解下达了小麦600万亩、玉米1450万亩、马铃薯142万亩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并要求各市每月上报推进工作动态,及时掌握各项工作推进情况。2017年,全省承担全程机械化示范任务的县达到111个,预计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可达到2300万亩。同时,今年利用省财政支农资金300万元,开展了省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计划创建小麦、玉米、马铃薯、高粱、燕麦、胡麻、谷子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共16个。目前,省级各示范区创建工作已全面启动。
浙江:深入推进农业“机器换人”
浙江省深入推进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制定印发《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示范乡镇(园区)、示范基地建设规范(试行)》,将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水稻高效植保机械化率、稻麦机械化烘干率、秸秆处理机械化率列入建设指标,明确示范县、乡镇(园区)、基地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须分别达到85%、90%、100%。首批选定15个县、118个乡镇(园区)、321个基地进行创建,并落实1200万元重点支持示范县创建。
吉林:整体布局新型主体建设
吉林省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优先建设、30个粮食主产县整县推进、非粮食主产县重点产粮乡镇整体跟进的方式,及“一乡一农机强社”、“一乡一农机示范区”的整体规划布局,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上半年确定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实施单位189家,加上2015年建设的46家和2016年215家,全省将在450个乡镇建设农机强社450个,“县县都有主力军,乡乡都有领头羊”的全程机械化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今年优先在九台、农安、德惠等10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30个乡镇,创建30个面积不少于3000亩的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实施示范面积10万亩。目前示范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加快培育集成。同时,积极推进以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今年计划在全省实施补贴面积200万亩,目前保护性耕作发展势头良好,预计面积将会大幅增长。
河北:创建“智慧农场”突破关键环节
河北省印发了《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创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谷子、花生、马铃薯、棉花机械化省级示范县50个左右,力争进入“全国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行列的县达到15个以上。2017年,河北省将省财政预算内2000万元扶持农机化发展资金用于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开展主题为“智慧农场”的创建活动。具体创建内容为:10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大县,以土地规模经营的农机合作社为依托,以精准作业和农机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为引领,在农机合作社层面打造“智慧农场”,巩固提高小麦、玉米主产区节水灌溉、高效植保、联合耕整地、高速精量播种、青贮玉米收获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突破解决精准作业(水、肥、药)、玉米籽粒收获、烘干、“互联网+农业机械”等薄弱环节,补齐短板。4个区域优势作物县,因地制宜优选适宜规模种植的谷子、马铃薯、花生的技术路线和农机装备,力争在播种、收获和植保等机械化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重庆:宜机化地块整治初见成效
受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制约,重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缓慢。从2015年开始,全市创新工作思路,实现“以机适地”为主到“改地适机”为主的大转变,在多类型地貌地块可行性试验的基础上,利用财政资金引导规模经营业主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取得了初步成功。永川、荣昌、潼南、开州等项目实施示范区结合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改造,形成了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的主战场和主阵地。大力开展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组织召开了2017年油菜机收现场会,现场演示了油菜联合收割、分段收获、秸秆还田、施耕灭茬等机械化生产技术。市农机与农技部门配合协作开展油菜宜机化品种生产种植试验,共试验19个品种,分别对不同品种的出苗、生长、抗病、抗倒伏、产量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共同筛选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品种。组织有关科研、生产单位、油菜种植区县技术人员以及部分种植大户召开油菜机械化轻简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对油菜全程机械化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了交流,择优推广开州区、潼南区、永川区等地的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
青海:打牢主要农作物技术推广基础
青海省出台了《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和《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编辑出版了《青海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技术画册,制作完成了青海省《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和《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专题宣传片,为全省推进全程机械化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天津:重点扶持秸秆综合利用
天津市今年出台了《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的决定》,从法律层面为全面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提供了保障。市农委、市财政协调安排了7200万元资金用于秸秆粉碎还田和打捆离田作业补助,“三夏”期间部分区县安排专门资金用于补助秸秆处理作业或购置相关机具。市农机办组织召开了由科研院所、大学、企业等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的京津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科技协同发展座谈会,为天津解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难题、推进产业化发展、探索市场化利用、提升秸秆深加工产业的规模和能力出谋划策。目前,天津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科技攻关专项已开始公开向全社会征集,有意愿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均可申报。
广西:破解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难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西推进“双高”基地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方案(2015—2020年)》,制定了《加快推进2017年度100万亩“双高”基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制订完善标准、强化标准蔗地建设、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强化全程机械化示范等方面重点工作,要求“双高”基地建设发挥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的龙头作用。起草了《甘蔗种植机技术条件》、《糖料蔗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规范》、《糖料蔗机械宽窄行种植作业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审定了《甘蔗田间收集搬运机技术条件》、《自走式中耕机技术条件》。通过现场演示和培训等,推进蔗地深松机械化技术作业,重点推广应用“深松+重耙”、“深松浅犁+旋耕”等高效机械化作业模式;推进现代装备信息化试验示范,在甘蔗主产区配置深松整地检测仪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开展机械化信息作业服务,为机收打好基础。组织南宁、崇左等市农机合作社利用自治区财政资金2400万元建设甘蔗生产机械化区域服务中心,为机械化生产提供服务。同时,大力推动优势特色农作物生产机械化,自治区财政安排资金550万元,实施玉米、马铃薯、水果、花生、茶叶等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3个。
西藏:围绕青稞开展系列推进活动
西藏自治区成立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领导办公室,围绕土壤深松、精细整地、化肥深施、机械化收获等关键薄弱环节持续发力,着力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组织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适应性研究,联合中国农科院南京农机化研究所、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凯斯纽荷兰(中国)管理有限公司赴4市9县开展专题调研,整理出需要改进的各类问题20多项,目前正在编制《关于西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适应性改进方案》。围绕农机、农艺、信息化深度融合,组织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南京农机化研究所等区内外农机、农艺专家,制定了青稞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方案,重点解决青稞耕种收环节关键技术瓶颈。在拉萨、日喀则、昌都、山南4个市建立了青稞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积极总结提炼适应当地具有可复制推广价值的全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
新疆兵团:解决棉花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
新疆兵团着力解决机采棉脱叶、机采、加工等关键环节的主要问题,拟定了《采棉机田间作业技术规程(试行)》,大力推广使用采棉机具,促进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各环节相互匹配。今年兵团采棉机保有和使用量达2120台,预计完成机采面积680万亩以上,机采面积占植棉的76%以上。脱叶剂喷施机具保有量4000余台,能够满足喷施脱叶剂的作业要求。稳步推进机采棉打垛和贮运技术,完善棉花全程机械化配套技术的应用。(摘自2017年8月10日《中国农机化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