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022018-07-23 11:04:29 来源: 国家草原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8年7月13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的“智慧农业和生物机器人联合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隆重介绍了推进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3-2-3”战略。
他指出,智慧农业和生物机器人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智慧农业和生物机器人技术的基础是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进入21世纪之际,美国工程技术界将“农业机械化”评为20世纪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巨大推动作用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列第7位。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科技支撑。中国的农业机械化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罗院士说,2004年以来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黄金10年”,表现在4个方面:
一是农业装备总量增加,结构优化。2016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了9.7亿kW,比2004年增加4.7亿kW,增长94%。
二是农机作业水平大幅提高。2016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2%,比2004年提高31个百分点。
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截止到2016年底,农机合作社完成作业服务面积4.7亿hm2,占全国农机作业总面积的2/3左右,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达到5388亿元,利润总额达到2066亿元。
四是带动农机工业振兴发展。农机工业总产值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从2004年的854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4516.39亿元,位居世界第1。
罗院士同时也提到,虽然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装备制造水平、产品可靠性和农机作业效率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农业机械化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研究薄弱,技术集成度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已经成为制约农业转型升级的“短板”和瓶颈。
为进一步缩小中国农业机械化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升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地发展,罗院士提出了“3-2-3”的发展思路。
明确“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个“3”是明确“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中国农机科技创新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到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即到2025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机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实现农业机械化“从无到有”和“从有到全”。
到2035年,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机科技创新能力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农业机械化“从全到好”。
到2050年,农业机械化达到更高水平,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并跑”,部分领域“领跑”,实现农业机械化“从好到强”。
坚持两项发展原则
“3-2-3”的“2”是坚持两项发展原则。
第一项发展原则是全程全面机械化同步推进。全程机械化主要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的生产机械化。全面机械化主要指“作物”生产全面机械化、“产业”发展全面机械化和“区域”发展全面机械化。
第二项发展原则是农机1.0至农机4.0并行发展。
农机1.0是指“从无到有”,特点是以机器代替人力和畜力。目前中国在这一阶段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有很多“短板”和薄弱环节,所以还要“补课”。
农机2.0是指“从有到全”,特点是全程全面机械化。这是中国现阶段要大力“普及”的方向。
农机3.0是指“从全到好”,特点是用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这一阶段目前正在进行试验“示范”。
农机4.0是指“从好到强”,即要实现农机自动化和智能化,农机+互联网,也就是本次的会议主题:智慧农业和农业机器人技术,这个方向需要积极探索。
根据中国的国情,从农机1.0至农机4.0不能走顺序发展的道路,必须并行发展,同步推进。
落实3项重点任务
“3-2-3”的第2个“3”是落实3项重点任务。
第一是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主要是补短板,包括应用基础研究,粮食、经济作物和饲草料薄弱环节技术研发,福利设施养殖工程,区域、水果蔬菜饲草料与畜禽水产机械化技术体系集成研究示范,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与综合利用7个方面。
第二是现代农机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根据中国现代农机装备发展现状,当前亟需在共性关键技术、重大装备、传感器与智能化技术、基础零部件以及材料和制造工艺5个方面尽早取得突破。
第三是农业装备智能化科技创新,主要包括传感器、农机导航、精准作业和农机作业工况监控4个方面。
罗院士指出,中国农业机械化“3-2-3”的发展思路与本次会议的主题不谋而合,就是开发应用农业机器人等现代农业装备技术,促进智慧农业的发展,因此本次国际会议的召开对实现中国农业机械化“3-2-3”的发展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他表示,期待国内外智慧农业与农业机器人领域的科学家们充分交流各自的先进技术和发展经验,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2018年7月17日中国农机院网站)